close
閱讀重點
小說中夢幻抒情與感情激烈的風格。

一般說來,米蘭.昆德拉的思想帶有強烈的存在主義的傾向,因此,在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》中,作者對人生的命運與價值的關注是該書主題。

在米蘭.昆德拉看來,人生是痛苦的,而這種痛苦源自於我們對生活目的的錯誤見解。雖然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各自按著自己的生活目標而努力,但每個目標卻都有著其本身的空虛,求名者無非鏡花水月,求財者無非身外之物。而透過這種種幻象,米蘭。昆德拉覺悟到,也許這「追求」本身,便是一種錯誤。

是,生命因「追求」而變得庸俗,人類成了被「追求」所役使的奴隸,在「追求」的名義下,不論是我們的放浪形骸,還是我們的循規蹈矩,最煞卻不過是無休止地重覆著前人已走過的足跡。因此,人類的歷史最終將只剩下兩個字……「媚俗」。

事實上,只要我們驀然回首自己的人生,再看看那些為庸俗目的而掙扎的平庸生命,我們便不難發現,其實無意義的不只是我們的目標,甚至於我們之所以這樣做的動力本身,便是虛無的。我們的「向上精神」也許源自愚昧,而我們的「進取心」可能來自無知。

而盲目的動力最終只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盲目的自我,雖然看似幸福,本質上卻是空洞的。然而,這也正是人生悲劇的所在。盲目的進取心至少給了人生一個「重量」的惑覺,使人生似乎變得有了「意義」和「滿足」。而真正卓立不凡的精神往往是孤獨的,當「追求」本身都值得懷疑時,便再也沒肯什麼能支撐自我了。於是,米蘭.昆德拉發出了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」的感慨,這感慨中包含著對命運的無奈與憤怒。

正如小說中所描寫的那樣,主人翁托馬斯一直固執地拒絕「媚俗」,直到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結識了特麗莎。雖然托馬斯愛特麗莎,但他卻不願做家庭責任的附庸,更不願像別人那樣甘於平淡地生活。於是,他不斷地與其他女人偷情,並用這個不得已的手投向特麗莎表明,他絕不屬於特麗莎,托馬斯是自己的托馬斯。然而:托馬斯卻又不能不承認,他嫉妒別的男入接近特麗莎。於是,是為愛喪失自己,還是為自己喪失愛,便成了托馬斯解不開的兩難。
而原本是鄉村酒吧服務員的特麗莎則與托馬斯來自完全不同的世界,鄉村的粗俗使追求精神主活的特六莎痛苦不堪,她堅信精神是高於肉體的,她不能忍受托馬斯的生活方式,這種生活方式讓她想起她鄙俗的母親一個慣常開些下流玩笑,把肉體看作是工具的遲暮美人。然而,特麗莎卻又無法左右托馬斯,她只有痛苦地與他維護著一個家庭的外殼。

終於,「布拉格的春天」事件震動了這個脆弱的家庭,特麗莎立刻找到了自己的意義,她熱心地充當一個愛國記者的角色,卻不知她鏡頭攝下的反對者形象為後來當局立案幫了不少忙。而不願媚俗的托馬斯雖然同情反抗者,卻不願簽名.支持他們,也不願簽名幫助政府,因為在他看來,不論為誰簽名都是一種媚俗行為,他不要替人充當製造聲勢的工具。

不久,托馬斯與特麗莎逃到了瑞士,以躲避當局的迫害。但特麗莎很快發現,自己「受國記者」的角色在異國他鄉很快便失去了舞台,更令她不能容忍的是,托馬斯的老情人畫家薩賓娜也來到了瑞士,於是特麗莎憤然返回了布拉格。在離開特麗莎的最初幾天,托馬斯確實感受到了自由,但這一切能讓他覺得「輕」,該有的都有了讓托馬斯難以忍受,他發現自己原來更需要承擔家庭責任的這份「重」,於是在幾番掙扎之後,托馬斯又回到了特麗莎身邊。兩人在當局的迫害之下,被發配到了鄉村,最後雙雙死於一次意外事故。

而托馬斯的情人薩賓娜到了瑞士以後,又愛上了單純的大學講師弗蘭茨,但與弗蘭茨不同,薩賓娜也是一個激烈的反「媚俗」者,不過她卻從人們的「媚俗」行為中得到了好處。雖然她的畫作並不出色,但正值「布拉格的春天」結束之時,西方觀眾們出於對她遭難的祖國的同情,紛紛解囊買下了她的作品,讓她憑空發了一筆財。不過,薩賓娜明白,其實她的晝作好壞與她祖國的命運其實是兩回事。令她驚訝的倒是,當布拉格的人們排成長隊,抗議蘇軍入侵之時,西方的人們也掛成長隊,以遊行的方式來「聲援」捷克人民。薩賓娜不明白,人們為什麼要集合在一塊,來表達他們並不複雜的主張。在她眼中,這樣的「團結」事實上是對人們個性的強姦,於是她憤怒地喊出:「我不反對共產主義,我反對的是媚俗。」

然而,薩賓娜的新情人弗蘭茨卻不這麼認為。他出身良好,才華出眾,有穩定的事業與家庭,而且頗有名望。但這一切能讓他覺得「輕」,該有的都有了而且來得容易,因此他強烈地嚮往反抗,嚮往往苦難中吶喊的那份激情。於是,他愚蠢地加入了所謂「和平大進軍」,為一場不相干的戰爭而遊行。今他難堪的是,他這種唐吉訶德式的行動並沒有產生任何實際成果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反對「媚俗」是米蘭.昆德拉所有小說的共同主題,但在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》中又有了進一步的滌化,並將「媚俗」的主題放入人類命運的框架中去加以闡釋,因此產生了極為強烈的惑染力。當我們為他筆下的四個人物的命運而感慨時,我們不難產生對自身命運再認識的衝動。米蘭。尼德拉是一位不事點染的作家,但他卻向讀者們展示了一個完整的世界,在這個世界中,每個讀者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,因為我們也必須去面對人生,也必須去面對「輕」與「重」的抉擇。

---出自崇文館出版<世界文學名著導讀><生命不可承受之輕>片段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g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